第18章 收流民程知秋返乡过新年青山堡迎春(1 / 6)

那小公子还说咱们县人太少,他只买得几十人,还得去登州府买。下官就随口问他家需要多少人,那小公子说最少也得几百人才够。”

方履素听到这里,没觉得那里不对,便接口道:“他们家差人要去登州府买人,这不是咱们官府当管的事。他们要去随他们去,咱们给他们开路引就是。”

“方大人先听下官吧话完嘛。”徐登名满脸笑容道:“下官听说他家还要买几百口人,下官就动了个心思,咱们县的流民一直是个麻烦,下官就想着他家还要买人,不如把流民安置到他家去做工,这样他家人也有了,咱们这的流民问题也解决了。想着这样双方都有好处,下官就和他们提了把流民安置去他们那里。”

“他们怎么说?可是愿意?”

“下官提了安置流民的事,听那小公子的口气,好像是也想招收流民,只是怕官府找麻烦没敢。听下官说把流民安置给他家干活,他们很高兴的同意了,只是要求官府派人护送。”

“这事你们办得好,那还,那还犹豫什么?走、走、走咱们马上去找石县令商量商量,如何安排人手去把流民组织起来给他家送过去。”方履素一听流民问题有了办法解决,恨不得马上把流民都安排走。

几人来到县令石三畏的值房,石三畏正在无精打采的,没有一点精神。见到方履素他们三人进来,知道他们有事,只懒洋洋的问了一句:“三位有何事啊?一般的小事你们处理就行了,不用来问老爷我。”

“石大人,下官几位想和你商量商量一件事,想看看大人你的意见。”

听见方履素说有事情要商量,石三畏坐正了身体,强打起精神:“是什么事你们快说,本官衡量衡量。”

于是方履素就把徐登名提出的解决县里流民的事情,同石友山做了一遍添油加醋的描述。

石三畏听后心中大喜:“这事还商量什么,这都是天上掉大饼的事,马上安排人去做,免得夜长梦多,人家反悔。”

“石大人莫急,下官还有个想法。”

“还有什么想法快说。”石三畏都已经有些等不及了。恨不得把这些流民马上就搞走,来个眼不见为净。

“下官是这样徇思的,他家不是要几百人吗,可流民才一百多口,下官想着要不把城里的那些乞丐都充着流民给他们,这样也不过两百来口子人。反正乞丐和流民都差不多,咱们不说谁看得出来。”徐登名有点坏坏的笑。

石三畏看着徐登名的脸停了几息,然后哈哈大笑:“徐大人真有你的,这样流民没有了,乞丐也没有了。今年的政绩一定是上上,大家都可以过个安心年了。徐大人马上安排所有人出去清理乞丐。李大人去调拨十担粮食给这些流民,养他们几天,咱这里就清静了。”

三人哈哈一笑,方履素、徐登名、李复初三人对石三畏一礼:“下官马上去办,下官告辞。”

石三畏开心大笑:“三位定要抓紧,免得夜长梦多。”

于是街面上就出现了程风看到的景象,衙役们在满大街的抓乞丐。

只是程风不知道这鸡飞狗跳抓乞丐的景象是因为自己而起,直到第三天官府来人通知程大龙去衙门办交接时,才看到官衙里那乌乌泱泱的200来号如同乞丐的流民,这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头还把程风吓了一大跳。

话说程风一群人三架马车驶入大街,开始采购棉布棉花,全城一共才五家棉布铺子收得棉花近四千斤,粗棉布二百余匹,细棉布一百余匹,就是针线蜂蜡也买了上百套,三架马车都装不下,最后还是铺子帮忙送货上门才算解决问题。

棉布棉花送回车马店,程风马上安排会做衣服的八名妇人马上动手给那些小孩做棉衣棉裤。想到人手不够,又让刘有财去几家成衣铺子请了三十多位裁缝过来帮忙。整个车马店的房间都是做衣服的人。

直到刘老实和罗三买了铜铁回来,只是刘老实的钱没用完,只买到四百两不到的钢回来,差不多一千五百斤。因为马车实在是拉不重了,所以普通的铁就没有买。把铜锭,铅锭搬进客厅,又把钢锭搬到另一架平板马车上,安排第二天刘有财几人赶两架箱车,两架平车来居然客栈汇合,程风几人才赶着四轮马车回居然客栈休息。

第二天早上太阳刚升起来,刘有财几人全到了客栈门口等待。

程风一群人再次出发开始扫荡杂货铺和粮油铺。只一个上午,所有杂货铺子的面碱收了五百来斤。

包装用纸整整一马车,少说也有近千斤,以至于直到过完元宵节整个文登县城都买不到一张包装用纸。

杂货铺老板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程风,不知道买这么多的包装纸要做什么。粮油铺子里的黑豆买了一马车一千多斤,大豆油装了两架马车共六口大缸近二千斤,豆饼也有七百多斤。

眼看五架马车只剩一架马车没装满,自己的四轮马车全被纸张填满。程风最后只敢去皮匠铺子买了三张熟牛皮后就返回了车马店。

把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