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 绣花鞋(1 / 2)

年后复工的第一天,郑涛不到十二点半就回来了。

正月初六,春节的氛围还很浓。

九十年代的年味儿和20年后的过年完全不同,这时候的过年更有意思。

正月里不干活,也有空串门唠嗑,玩牌打麻将。

说实话,今天买糖葫芦的人还挺多,郑涛骑着自行车,还没出第三个村子,一草靶子糖葫芦就买光了,剩下的时间他都是在专注的收鸡鸭。

可到了中午,连鸡带鸭子大鹅,他也才收到八只,好多家里有鸡鸭的要不就留着自家正月里吃了,要不就留着走亲戚带着,往外卖的还真不多,所以他就早早的回来了。

“媳妇,今天的糖葫芦卖的可快了,明天咱们可以多做些,不过鸡鸭没收到几只,我看看这几天换换,收点儿别的。”

“那还能收啥?其他的东西咱们也不知道是啥行情啊。”

“嗯,那就等我过几天上县城看看,看城里现在啥东西卖的好,要是合适我就收。”

“也行,咱们也得紧跟市场的需求,要不然收回来东西卖不出去,本钱都压手里了。”

“是这个意思。今天咋样?你和孩子们出去溜达了吗?”

“没出去,就在家待着了,上午二嫂带着孩子们过来待了半小时就回去了。家家都是人,上谁家溜达去,还不如在家里休息。”

“那我帮你一起做饭?也该做饭了。”

江淑青瞅了一眼墙上的钟,已经快一点了。

“行,那就去做饭,今天咱家早点儿吃饭。晚饭你想吃啥?”

“我吃啥都行,你看着做呗,我帮你烧火。”

“嗯呢。”

早早的吃过晚饭后,家里也没事儿。

江淑青把针线笸箩拿到炕上,开始给孩子做鞋。

郑涛没事儿,也不出去溜达,拿了一本书靠在火墙边上看书。

江淑青手上正在做的是一双鞋子,她正在给鞋面上绣花。

郑晓兰乖乖的躺在妈妈不远处看着,郑晓宇在炕头睡的正香。

郑晓兰盯着妈妈手里的线,就见她一针一针的反复绣着,不多会儿鞋面上就绣完了一朵小花,怪好看的。

郑晓兰是知道妈妈会绣花的,她长大后,家里还留着哥哥和她小时候穿的围裙,上面都绣着花。

还有家里的缝纫机罩子、炕围、挡外屋地门上玻璃的布,都有妈妈绣的花。

郑晓兰记得她上初中时,上学做的小垫子也是妈妈绣的垫面,同学们还挺羡慕的。

毕竟这个时候会做衣服的人很多,可会绣花的人不多。

可惜自己手笨,没学会绣花,主要是她坐不住。

想起往事,郑晓兰不得不感慨,爸妈的优点她好像一个也没有遗传到。

渐渐的,她的目光又转回到绣花鞋上。

印象中,她在上初中之前,一直穿的是妈妈做的绣花鞋。

那时候班级里的同学们穿着买来的运动鞋,她特别羡慕。

在上初中后,她就再也没穿过绣花鞋。

再长大后,更没有机会穿绣花鞋了。

有事情做,时间就过得快,不知不觉天就暗了,屋子里亮起了灯。

“媳妇,别秀了,天黑累眼睛,我给晓宇叫起来,咱们出去串门去。”

“行,是得让孩子起来的,现在睡久了,晚上该睡不着了。咱们一会儿去谁家?”

“嗯,去爸妈那边看看吧,咱们还是初一那天过去一趟,再不过去我怕妈挑咱们理。”

“挑就挑呗,她本来也不喜欢咱们,连带着孩子都跟着咱俩受委屈。你不知道,初一那天妈给孩子们分糖块儿,其他孙子妈都给了两把,到咱家晓宇,她就给了一把。我也不是怕孩子少吃那几块糖,同样是妈的孙子,还区别对待,不就是不喜欢咱们嘛。哎,以前还没啥大感觉,这孩子大了知道他奶奶偏心,得多伤心。”

“媳妇,是我连累你和孩子了。都怪我不会说话,让妈喜欢不起来。”

“哎,你怪自己干啥,就这样吧,该孝敬她的咱们也不比其他家少,她爱咋样咋样吧,不喜欢咱们,咱们就少去几次,不受那个气。”

“行,都听你的,她毕竟是我妈,我也不能说啥,面子上过得去就行。”

“好在哥哥嫂子们还行,要不就冲你妈一个人,我指定不能嫁给你。你说说,在农村,哪有拖到25还没结婚的,要是再拖几年,你不得和老李家那个孩子似的,说亲忒费劲。”

“我这么晚结婚,这不是为了等你嘛。”

“损样呗,你要是在爸妈前这么会说话,妈能不喜欢你,能在亲戚面前不给你留面子,说家里最不招她待见的是你。哎,也不知道你年轻时是有多不招人喜欢。”

“不说了不说了,都是过去的事儿了,这几年我不都改了好多了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