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章 只要勤快总能挣到钱(1 / 1)

事实上,不干活挣钱是不行的。

他们家今年卖玉米的钱,还有养的年猪卖的钱都得交罚款,还得拉饥荒。

只能利用天冷这几个月,想办法挣钱了。

要说东北农村冬天也有很多挣钱的门路,只要你够勤快,能吃苦。

这边是逢十赶集,也就是每个月的10号,20号,30号都会在村子里赶大集。

冬天正是吃烤地瓜和烧烤的季节。

也可以卖糖葫芦,还有手工编织的筐,笤帚啥的。

有关系的还可以进一些冻货来卖,如雪糕,冻梨,冻柿子,冻豆角啥的。

再就是可以骑自行车去各个村转悠,收些鸡鸭拿到集上或者县城里卖。

过年前后,人们对家禽的需求量很大,倒手专卖也能挣俩钱儿。

郑晓兰家没有啥关系,也没有能干的亲戚,虽然六七十年代时,姥爷家被划分为地主,可姥爷家是真的穷,有钱的是他们家还没出五福的同族。

不过姥爷家也被一竿子划为地主了,因为这个,妈妈还有舅舅姨姨们,小时候没少受村里的同龄人欺负。

等到了八十年代,家里情况才好了一些。

既然没有亲戚能够帮忙,郑涛和江淑青夫妻两个只能靠着笨办法,蛮干,做最简单的别人不愿意干的,就是收猪毛还有卖糖葫芦。

猪毛可用于制作梳子、刷子和牙刷,还可以用于制作化妆品、药品和肥料,所以需求量还是很大的。

入冬以后,村里开始杀猪,所以猪毛就多了起来。

每年这时候爸爸就开始骑着自行车,在附近几十里内的村子收猪毛。

据说这个活儿他已经干好几年了。

爷爷家里也穷,还有五个儿子,奶奶又不喜欢爸爸,他上学的钱都是他自己夏天卖冰棍,冬天收猪毛一点儿一点儿攒的。

爸爸结婚时,给妈妈的彩礼,也是兄弟几个里最少的。

朝爷奶要,就说没钱,想要多些彩礼,就晚几年结婚。

可爸爸妈妈结婚时,爸爸已经25了,在农村已经够晚了。果然,家里儿子多了,父母偏心是没有理由的。

所以结婚后,郑涛一直也没放下这个挣钱的活计,虽然跑一冬天也剩不下几个钱,但总比一分不挣的好。

年轻时多吃些苦,总比老了时没钱强。

老了再没钱,那可真是干不动了。

所以即使收猪毛再苦再累,郑涛也一直坚持干了好几年。

赶集时,夫妻两个就会做糖葫芦拿到集市上卖,赶集人多,十里八村的人都会去,糖葫芦卖的也快。

“媳妇,明天我就开始出去收猪毛了,你一个人在家要是看不了两个孩子,就抱着孩子们回娘家,等我回来时再去接你们。”

“嗯,我知道了,你放心吧,咱家两个孩子都听话,我一个人也顾得过来。倒是你,在外面天寒地冻的,可要注意安全,碰到亲戚同学家里,就去讨碗热水喝,别冻着了,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,不能生病。”

“嗯呢,我的身体你还不知道嘛,你看我啥时候生过病,你放心,为了你和孩子,我也会注意的。”

“好,钱挣多挣少都行,别把身体累垮了,一辈子长着呢,我相信只要咱们两口子认干,靠咱们两个怎么都能养活一家人了。”

“媳妇,咱们得多努力,以后还得送儿子和闺女去上学呢,我就是因为家里没钱,只念到了初中都没毕业,你看大哥,他就上到了高中,之后去当兵了,虽然现在转业了,可不还是留在县城工作了,大嫂也是医院有正式工作的护士,我要是上完高中,咋的也不会留在村里,还是得多读书。”

“我都知道,我家不也是嘛,我都十三了,才上小学一年级,咱们都吃到了没文化的苦,可不能让孩子们走咱们的老路。况且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,咱们多种几亩地,怎么也能供的起孩子们上学。”

“嗯,那咱们一起努力,咱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。早些睡吧,明天还有不少事儿呢。”

过了一会儿,屋子里就传出了男人熟睡的鼾声。

此时的郑晓兰却有些睡不着,小眼睛滴溜溜的左转右转的,在黑暗的房间里特精神。

郑晓兰白天睡得有些多,到了晚上就精神了。

怕被妈妈发现,她还学会了装睡。

听到爸妈的对话,她终于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。

可上辈子,她却辜负了爸妈的期望。

虽然也考上了大学,但对比家人的付出,她的努力一点都不够。

重来一次,她一定要认真的对待学习,不能再因为偷偷看小说耽误学习了,整的高考成绩只超过二本线11分,上了个不入流的二本。

毕业后,工作都不好找,尤其是在京城这个不缺少人才的超一线城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