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十二章、社会资本征均税,私人资本征富贵(1 / 2)

搬家很快,又没有什么东西可搬,本身范二毛就是孤家寡人,光棍一条,能有什么家用可搬,也就是有了几个仆人后他才置办些家俱,以供家用。

不过就这点东西,只半天功夫就从驿站搬到新宅院了。

搬到新家最高兴是石宝和甫灯欣了,这两孩子在大宅院里前后跑着看每一个房间,兴奋得手舞足蹈,不知道说什么了。

范二毛当然也高兴了,只是他高兴得很忐忑,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。

等到都安顿好了,他才慢悠悠地来到中厅客房,这里包武德、常厉坚和单刘胥正早已经在等他了。

到门口他才加快步子紧走几步进了中堂,进中堂就看见后墙上挂的是一幅人物画,这是伏羲的画像。

包武德考虑事情就是周到,知道范二毛知易,而伏羲是易人的祖师爷,所以挂伏羲像也是对学易人的尊重。

这个宅院是三进院,一进和二进都是三间堂屋,但是东西又都有三间厢房,厢房的作用非常大。你像一进院东西各三间房,这东边靠东南角的一间是门房,门房门口台阶很高,过去人家都讲究高门台大门口,讲究一个气派和地位高大。

大门旁边是仆人住宿的门房,对过西边三间也是家丁仆从们的宿舍。

在东西两厢房与堂屋之间,各有一个通道通往后院,院门不大,但很精致结实,这是便于前后联系的通道。

在二进院也是正房三间,东西各三间厢房,但是这二院子就不同于一进院了。

二进院东厢房也有一间通往巷子大路的一间门房,但是这个大门就没有台阶了,这个门平常是锁着的,只有车辆进出时才打开。

二进院里西厢房也是三间,一间是厨房,一间是粮油杂物间,一间是厨娘的宿舍。

由于二进院是重要客人谈话的地方,是会客厅兼主客客厅,还是住客人的地方,所以二进院要比一进院更加气派豪华。

一进院和二进院,二进院和三进院都有贯穿前后的左右门楼儿,门口都是结实的厚本头做的,主要功能是安全防盗。

这些过门白天是打开的,到了夜晚一进二进三进的侧门都是从后面上锁的。

从三进院侧门开始丫鬟上锁,三院由于住的是主子、家眷和贴身丫鬟,所以三院非常重要,必须得提前上锁。

二进院多住的女仆或客人,所以二进院也是女仆在退出三进院后就会把东西两侧的侧门锁上,隔断与一进院的往来。

一进院住的是仆从、家丁和书童,这些人都是男人,所以一进院的人夜晚是不能进二进院和三进院的。

古代的主仆制度非常严谨,通过两三千年地运营已经非常完善了。

除了王莽时期的短短十五年间没奴隶制以外,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,一直到1949年,整个历史文化阶段,奴役制度基本上都是一样的。

即主人与仆役的关系是卖身契约关系,只要你进入某一个人的家庭,都是以卖身契的形式进入主子家的。

你入了主人家的门,你就是主人家的人了,你的生死归属权已经归主人了。

只要这个主人不卖你,或你在主人家不犯错,或主子家一直保持富有的境地,那么你这个仆人基本上差不多了都是跟随主子一生一世了。

这叫卖身契约的关系。

古人对契约的敬畏远远大于今天人,遵守契约精神也远比今天人重。

中国古代契约精神产生于商代,,殷商时期由于商品贸易产生经济社会,并由此产生了契约关系,以及因贸易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原则,这中间包含着契约自由、契约平等、契约守信和契约救济等具体内涵。

一诺千金,坚守契约是古人衡量一个人是否诚信规范的重要标准。

如果一个人不遵守契约,那么这个人基本上已经失去立足为人的资本,你将无工可打,到任何地方也没人雇佣你,你可能因为失守契约而失去生命,可见古人对契约精神的重视。

如今范二毛与包武德的关系准确的说也是雇佣关系,包武德是主子,范二毛是仆从。

古代契约本身来源于商业活动,但是当契约精神产生之后对社会与国家的政治架构、社会等级、家庭成员存在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契约精神覆盖到社会与国家的方方面面,于是一个社会契约的坚守便成了以自由、平等、公开、公正和道德为基础的契约精神制度。

制度体系结构保障了社会健康有秩的向前发展,制度体系建设才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,也是民众快乐幸福指数高低的基础。

其实一个社会无所谓什么制度,关键点还是一个社会的税收制度。

税费征收制度的优劣才是保障这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。

税收制度来源于商业活动,成就于皇权的资本运营。

但是皇权的资本运营又分社会资本运营和私人资本运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