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.求请随行(3 / 5)

,真入朝为官,也只怕是最末流的,处处遭人排挤打压。

这条件他真的很难拒绝。

庭渊看向伯景郁:“你可知道,就我这身体情况,跟你巡查,就是以命相伴,若我死在路上,我庭府将来又该如何?”

伯景郁:“我自会派人保护庭府,将来沿途你要是有喜欢的姑娘,娶妻生子了,我自会认你的孩子做义子,将来有我护着,你也不必担心,你庭家的家业,我会让人照看,必定让你毫无后顾之忧。许院判与我同行,我给你用最好的药材,沿途为你寻找名医,说不定等巡查结束,你的身体也好了,阖家圆满也不是不可能。”

许院判曾说过,庭渊这病,以药温服滋养,也不是不可能多活几年,这要是养得好,说不定寿终正寝也不成问题。

庭渊倒是没想到,这舅甥两人已经把事情想到这个地步了。

他确实太心动了,凭他的能力,也就成支撑起现在的希望书院,现在书院有一千多名学子,若是扩大十倍,便有机会增加一万名学子,远的不说,居安县方圆数百里上不起学的孩子都能够有书读。

而那些由上层垄断的书,更是他用钱财都买不来的,若哥舒真能做到他承诺的,随着广招学子,学子传播,一代传一代,总能让更多孩子学到这些知识,倒是天大的好事。

清贫的学子入朝为官越多,总有些学子能像包拯、海瑞那样坚守本心,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,百年之后,未必不能改变如今的格局。

纵观历史变迁,人类总是在不断的斗争中失败,总结,进步。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,都是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,社会都会随之进步,破除思想禁锢是必须要经历的。

想要直接跳过过程直达目标并不可能。

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分久必合。

百年后谁又能保证胜国不会分裂成多个国家,又怎能保证将来知识水平逐渐趋于相同后,不会出现如陈胜一般的人,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话,带领百姓推翻王权的统治,开创真正的盛世,人人平等百姓安居乐业。

解放思想与解放生产力息息相关,解放生产力又与知识息息相关,知识提升与教育书籍又息息相关。

若能凭借帮助自己陪伴伯景郁巡查换来书院扩张,教育提升,那便是值得的。

“好,我答应你。”

陪伴伯景郁巡查不过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的最简单的一件事,但换来的东西却是他倾尽家产也做不到的。

哥舒和伯景郁对视一眼都很高兴。

带上庭渊,就能多一份保障。

对伯景郁来说,也就是一路上多了一张吃饭的嘴,也用不上他花费多大的心思照顾,但若是真遇到危难,很可能真能帮助他脱困。

庭渊想到平安和杏儿,总要和他们好好道个别,“我不能立刻和你一起走,家里还需要交代。”

伯景郁:“那是自然,我当然要留给你时间。”

城门关闭他们才回到居安县。

哥舒琎尧用腰牌叩开了城门,一行几人入城。

伯景郁心中感慨颇多,走出几十米,又回来了。

伯景郁掀开帘子,和马车里的庭渊说:“我送你回府吧,天黑不安全。”

庭渊嗯了一声。

伯景郁与庭渊一起回了庭府,守卫上前去叩响了大门。

门房出来,看到是庭渊回来,连忙提着灯笼出来。

“快去知会周管事,公子回来了。”

庭渊对伯景郁说道:“那便明日见,我安排好家中的事情,会让人知会你。”

伯景郁:“好,到时候我来接你。”

庭渊转身进屋。

伯景郁抬头看了一眼庭府的牌匾,走下台阶骑马离去。

若庭渊到时候真回不来,他后继无人,这庭家怕是要就此没落。

庭渊进入书房,让人去把杏儿和平安叫来。

他要陪着伯景郁巡查,这家自然是要交给平安和杏儿来管理。

平安和杏儿相继来到书房。

昨日出局安县,哥舒琎尧派人来通知了杏儿和平安,他们知道庭渊的去处。

“公子,你怎么一回来就进了书房。”

杏儿来到他身边。

庭渊道:“坐下,有些事我要和你们说。”

杏儿笑着问:“什么事呀?”

平安也一并看向庭渊,等着他往下说。

庭渊对平安说:“你是老夫人捡回来的,与从前的庭渊情同手足,又是老夫人的义子,我想做主,给你入庭家的族谱,也不至于庭家在这一辈真的后继无人。”

平安噌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:“公子,你这是要做什么。”

庭渊倒是平静,脸上带着笑:“这事我想了很久,我没有娶妻生子的打算,寿命也没几年了,总不能我走后这庭家就此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