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55 章(1 / 3)

傍晚时分,天将暗未暗。

膳厅里并未点灯,昏黄光线下,吴氏枯坐在杌子上,桌上的饭菜不见她看上一眼,却盯着桌上摆放在一块儿的两副旧碗筷怔怔出神,连门外有人来也不曾察觉。

桌上为何摆两副旧碗筷?容华带着疑惑看向孙嬷嬷。

瞧着兀自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吴氏,孙嬷嬷眼神一黯,并未马上回答。

虽然孙嬷嬷什么也没说,容华却已经从她的神情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。

祖母说过,吴氏和老侯爷伉俪情深,哪怕多年来吴氏只生了萧随一子,老侯爷也从未动过纳妾的念头……

多出来的那副碗筷,想来是吴氏给已故老侯爷准备的。

容华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。是震撼,可震撼里又带着一丝酸胀和心疼。

到底是怎样的深情,才会在人去世多年后还这样念念不忘,独独不肯放过自己。

四十出头便满头银发,便是年近六十,无儿无女的祖母瞧着也比吴氏过得鲜活……

容华脑子里再没了打扰不打扰这层顾忌,发自内心地心疼起吴氏。

往里走几步,跨过门槛,容华来到桌旁,柔声喊了句“母亲!”

像是梦中被陡然惊醒,听到声音后,吴氏先是一怔,而后眼珠子慢慢挪动,视线落在容华身上后,又不动了。

“……”

银珠虽然什么也不知道,但不妨碍她看出吴氏的异常。

她在后面悄悄拉了拉容华的衣袖,容华没有回头,只在衣摆的遮掩下,轻拍银珠的手以示回应。

就在孙嬷嬷一脸歉然地看着容华时,吴氏终于意识回笼,认出了面前的人。

吴氏有瞬间的错愕,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。她看着容华,很不习惯地扯了扯嘴角,努力露出长辈该有的慈祥,“来多久了?”

仿佛自己什么也没看见般,容华语气如常地回道:“才刚来。”

想到吴氏刚才那番模样,容华顿了顿,接着说:“华儿知道母亲潜心礼佛,本不该上门叨扰。但华儿初来侯府,尚有许多不懂之处,想向母亲求教,母亲不会怪儿媳不请自来吧?”

银珠疑惑地看了眼容华,心里嘀咕着“出嫁前,容老夫人把该教的都教了,夫人学起东西来又是一点即透,不应该还有问题呀!”

吴氏没料到容华会这样回答,沉默了片刻。

多年来她避居佛堂,早已习惯了一个人,习惯了一成不变的生活,就连新妇请安问礼都被她省了。

可眼下……对上容华无比诚挚,又饱含期待的目光,吴氏不由想起昔日挚友,古井般的心泛起了一丝涟漪。

罢了,即是书瑶的孩子,能帮便帮吧。

“怎么会怪你!是母亲疏忽了。几天前你还是个什么都不用愁的小姑娘,现在……难为你了,以后不懂的多来问。”

吴氏瞄了眼桌上的饭菜,“现在正是用膳时间,坐下来吃点东西,填饱了肚子再谈其他的事。”

许久未说过这么多话,话音一落,吴氏就端起手边的茶盏,抿了几口。

趁着吴氏润嗓子的功夫,孙嬷嬷看了眼桌上已然冷掉的饭菜,朝守在门外的丫鬟使了个眼色。丫鬟收到命令,转身往厨房走去。

容华不经意间瞥了眼桌上空置的碗筷,犹豫着要不要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坐下。

若坐下,免不了用桌上的碗筷。吴氏应该不希望任何人碰老侯爷的东西。

果然,在她犹豫的时侯,孙嬷嬷笑着过来将东西收走,“这碗筷太过陈旧。老夫人早年得了一套精美的瓷器,放在库房十几年也未用过。可巧夫人来了,老奴瞧着那瓷与夫人正配,这就去找出来。”

“劳烦嬷嬷了!”容华笑道。

孙嬷嬷带着东西一走,容华再无顾忌,顺势坐下,问了几个关于永定侯府的问题。

吴氏年轻时也是个有能耐的,针对容华的提出的疑惑,三言两语就分出了轻重缓急,给出了具体的方法。

之后,吴氏便很少言语,多数时间都是容华在说,她则静静地听着。

好在容华书看得多,涉猎面广,说话又风趣幽默,讲起各地的奇闻异事信手拈来。

起初吴氏很不适应,甚至可以说有点抗拒。这些年,对外面的人和事,她本能的排斥,仿佛只有这样,她才能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中。

慢慢的,她被故事所吸引,内心不再焦灼,视线也不再无处安放,渐渐聚焦在讲故事的人身上。

孙嬷嬷拿东西回来时,恰巧看见吴氏目光紧紧粘在容华身上。孙嬷嬷身形一顿,霎时红了双眼。

八年,整整八年了。

这是八年来,她第一次看见吴氏眼睛里有了光彩。

外面已彻底暗下来,因着容华在,佛堂比平日多点了几盏灯,屋内亮堂堂的,似乎也暖了不少。

丫鬟们撤菜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