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初试身手(一)(2 / 2)

茶店,到张灵悦上辈子重生之前,水门镇联合隔壁一河之隔的秀水镇,俨然已抵大半个县城了。

要知道,水门镇和秀水镇所属的清平县县城,一共也才四个农贸市场,而水门镇和秀水镇就有两个;还有水门镇的品牌街,和县城中心的品牌街也同样长,基本上,县里有的品牌店水门镇基本也有,客流情况也不相上下,当然,店铺更迭的时间也同样地,没有变化。

不过,那都是后来的情况了,在现下,大家出行基本还是靠单车,家中有辆摩托车就很拉风的九九年,人们的购买力还没那么强,消费习惯也更多地围绕着家庭的油盐酱醋、衣食住行转,顶多,有了点闲钱可以小小地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。

而一河之隔的秀水镇,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一条长主街,几条短街巷的小圩镇了。

水门镇和秀水镇从前本来是分属两个县管辖的,后来重新划分县域的时候,不知道怎么的,就把水门镇划归清平县管了。

两镇之间,以河为界,以桥连接,桥的两边,各有圩集街道,镇政府和银行邮政医院。

不过,和很早就拥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,以及因地理原因更好耕种而比较富裕的水门镇不同,秀水镇没有一样能拿得出手的特色农产品,且山高地少,因而秀水镇历来比较穷,镇规模也远比不上水门镇,整个镇子一直到张灵悦重生的前几年才终于发展扩建起来,但规模与水门镇仍然不能相比,这就导致了不管是从前还是日后,秀水镇辖下村子的农民们都爱到水门镇来赶圩。

为什么不呢?就一桥之隔,圩市也比秀水镇热闹,圩日都是同一天的。

就算念着自己是秀水镇的人,不可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,那逛完自家那规模小大半的圩街,再抬脚过桥去水门圩,也不费什么力不是?

所以,张灵悦的酸料摊摆在这个位置,尽占地利之便,来水门镇赶圩的人,或秀水镇来赶圩的人,大多都会从她这里经过。

更别说旁边还有个生意火爆的凉茶西瓜冰柜档可以蹭客流了。

这不,她才刚摆好摊,就有牵着孩子要进圩街的年轻妇人看到,过来问价了。

张灵悦详尽地给她介绍,酸萝卜一毛五一片,酸黄瓜三毛钱一片,酸豆角三毛钱一串,酸笋五毛钱一根,酸木瓜条五毛钱一条,酸姜则一毛钱三块,酸辣椒一毛钱两个。

价格跟圩上的持平,年轻妇人显得失望,看张灵悦这改装过的木头车,往日不曾出现在这里的酸料摊,明显就是新开的摊档,还以为新档开业,会在价格上便宜以吸引顾客呢。

张灵悦看出她的犹豫,推销道:“阿嫂,我的酸料是用醋醃的,不是用醋精醃的,好吃着呢,不信你试试,都是一样的价格,我的酸料吃着可要比醋精醃的好吃多了。”

张灵悦说着,用削细的竹签扦了块萝卜屁股,蘸了一下辣椒水递给她。

坊间传言,由于酸料太受欢迎,供不应求,酸料摊为了加快熟成的时间,降低成本,用醋精醃制酸料。

张灵悦至今不知道这传言是真是假,但踩过雷的亲身经历告诉她,有些酸料摊卖的酸料,吃起来当真不一样。

以酸萝卜举例,疑似醋精醃制的酸萝卜,一入口那是能呛到喉咙刺痛,久久不能缓解的酸,再咀嚼,萝卜看着应该是熟成了的,入口却外面绵口,内中生辣,喉咙除了受呛喉的酸的攻击,还要受生萝卜自带的芥辣的补刀,跟加醋自然醃制熟成出来,酸香脆爽,汁水清新中带着萝卜的微微甜味,吃下去叫人夏日暑热烦闷全消的酸萝卜完全是两个样,叫人心中不得不嘀咕。

本着吃了也不一定要买,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态,年轻妇人接过了张灵悦递来的小块酸萝卜屁股放进了口中,这是整根萝卜中最脆的部分,加上腌制得当,不管是口感还是味道都好极了。

年轻妇人吃过,当即决定要在张灵悦这里买两块酸萝卜,两块酸黄瓜。

既然价格一样,当然是要买试过确定没有雷的这一家的酸料,而不是花钱去趟不确定的雷了。

张灵悦给她挑了相比较来说显得更大的两块酸萝卜和两块酸黄瓜,说道:“第一次开张,给阿嫂便宜一毛钱好了,阿嫂日后要常来帮衬啊。”

年轻妇人没想到还有这个意外之喜,她想着自己买得不多,不好讨价还价,没想到张灵悦给她挑大的,还主动给她便宜,不由高兴地笑开了,连道好说好说。

至于以后来不来,那是以后的事了。

不过,有闲钱且赶得上还是来的吧,毕竟这摊酸料做得好吃,这小女孩又会做人。

张灵悦开张第一单,收入八毛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