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今岁必征大明国(1 / 2)

明朝的覆灭 京西道士 1057 字 4个月前

七大恨发布出去了,努尔哈赤也不含糊,当天就发兵了。

但是最开始的时候,他决定征战明朝却没有什么主意时,他儿子皇太极展露出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。

他向努尔哈赤提出了至关重要的决定。他提议先从抚顺打起,因为抚顺是后金出入的地方,从这里攻起比较容易。

当时抚顺的守将李永芳手下管着五百来人,跟现在一个营的编制差不多。

李永芳虽然是个武将,但是他是当地最高的军政长官。努尔哈赤很欣赏李永芳,就派人给送了一封招降信,里面是这么写的:

汝一游击耳,战亦岂能胜?

说你一个小小的游击(一种武官),你能挡得住我大军前进吗?努尔哈赤首先说明你打不赢我,然后再往下谈:

汝多才智,识时务,而我国正缺人才,所以你不如过来,我将举而用之,而且本汗还会和你结为姻亲。你想想,你在大明混,无非是个小游击,怎么可能和大王结为姻亲,和一等大臣并列呢?你要还是执迷不悟,到时节战场之上,本汗认得你,本汗的弓箭却不认得你。

最后努尔哈赤说出了结论:

你战死之后,抚顺一样守不住,既然你又不能取胜,死了又有什么意义呢?只要你能出城投降,我们大军都不进抚顺城,保你一城的军民百姓平安

从这封招降信上来看,努尔哈赤的确对汉文化做过研究。据说他本人还熟读《三国演义》和《水浒传》,给后金军当时人手备了一本《三国演义》,都成了普及读物了。

再说李永芳看到书信以后,决定投降了。他站到了南门的城楼上,遥望着跟后金军队打招呼,说我投降啦,后边私下里跟军士说,让他们好好准备,弯弓搭箭。

玩汉文化,还得是土生土长的汉人。

努尔哈赤打远处一看,你说你头像你也不出城门,防守还这么严密谨慎,那必须得给你点颜色看看。

《三国演义》中有这么一个群体,神出鬼没无影无踪,叫做奸细,无论在哪一方阵营当中,总会有敌人安插进来的奸细。

努尔哈赤早就做了准备,在好久之前就派了大量的奸细,以贸易为名混进了抚顺城内,到时候两边里应外合,没多久后金军就登上了城墙,斩杀了守备。

李永芳见大势已去,穿戴整齐乘马出降。虽然他办的不太地道,但是努尔哈赤没继续追究,遵守了自己的诺言,下令不要杀城中的人。然后还把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了李永芳。

历史中是这么记载的,我先给他翻译成白话文:

努尔哈赤打明朝,取的第一座城池就是抚顺城。

明朝的边关守将投降的,第一个就是李永芳。

接着努尔哈赤把清河打下来了,战术都一样,往里头塞奸细,然后里应外合。

到了第二年,也就是万历47年,眼看着努尔哈赤做的越来越大了,大明朝廷不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,于是命辽东经略杨镐为统军大将,在辽阳誓师,率军十余万,号称是四十七万,杀奔赫图阿拉。

兵分四路进军杀来,而后金方面,努尔哈赤“凭尔几路来,我只一路去”,就是集中兵力进攻一路,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。

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,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。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、明军大败而结束。

李如柏,名将李成梁第二子。昔日努尔哈赤与李成梁关系那么要好,努尔哈赤就将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许配给了李如柏。

从败军之中逃出来的人能活下来,被认为是很可耻的。于是,经久不衰的言官集团开始了对他的弹劾。

最终面对这些弹劾,李如柏撑不住了,他选择了自尽,时年六十八岁。

这一战,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,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。明朝文武将领死亡310余员,军士死亡45870余人,阵失的马、骡、驼共28600余匹,损失异常惨重。

这次战役以后,使得明朝军事力量大大削弱。大明被迫的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,从今往后都是后金方面进攻,大明这边防守。

在这一年的六月和七月,努尔哈赤部乘胜追击,又占领了开原和铁岭。

大明这边采取的措施很简单,你杨镐不行,那就换人。

万历封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,代替杨镐做了辽东经略。

熊廷弼是个牛人,我们插播一段故事,说在十几年前,熊廷弼曾经巡按辽东,路过大连金州就发现这里大旱,老百姓都在城隍庙这儿求雨呢。熊廷弼也进庙里头求雨去了。

熊廷弼就跟这位城隍爷说,约定七日以后下午,不下雨就把你的庙拆了。

熊廷弼确实熊,等到了七天头上就是没下雨,熊廷弼就叫人拿上自己的佩剑,去把这城隍庙的塑像给我砍了。

这手下揣着这佩剑往城隍庙的方向赶,还没走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