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4章 最终受益者(1 / 3)

野鸡大学,就是通过买卖学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组织,通常取一个和名校十分接近,或者一个听上去十分高大上的名字,用来吸引不明真相的受害者。

比如,京城大学是一流顶尖大学,野鸡大学就会取一个雷同的名字,京城国际大学、京城学院、京城学府、京城教育大学、京城商业大学······五花八门,很唬人,但没什么屁用。

读野鸡大学,等于浪费钱财,浪费时间。

但“好处”也有,让一些骗子趁机大发横财,弄得正牌大学名声发臭,无才无德的人走上高位,大家唾骂之。

正所谓没有买卖,就没有伤害,这个道理放在这里也合适。

没有学历需求,野鸡大学这东西自然不可能跑出来。

肖玲的大女儿,高考落榜了,分数低得只能读最差的大专,心里非常害怕被肖玲知道,读书读了三年没读出个头来,家里肯定不会支持继续读书,她哪里还敢说去报道的事儿。

正所谓有什么样子的爹妈,就有什么样子的孩子,大女儿可能是遗传了肖玲的贪婪和愚蠢,

明明没有这个天赋,家里条件也不行,她心里却还想读书。不为别的,读书太舒服了,吃喝拉撒都是家里供着,如果不管成绩好坏,读书简直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事情了。

住在学校宿舍,到点就上课,上课可以发呆打瞌睡,下课就吃饭,吃完睡大觉,睡完起来吃,经常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娱乐活动,妥妥的养猪生活。

要是不读书,就得和曾经的潘莲莲和牛大力一样,早早地进入社会讨生活,辛苦赚钱,从苦难中学习书本上很容易获得的知识······大女儿可能也不蠢,她完全就是和肖玲一样的不要脸,明白自己没本事考上大学,但也不愿意进社会,就打算啃家里的老本。

一直拖着,把能读的书都给读了,能进的学校都进一遍,然后早点嫁人,有大学学历的女人在这个时候的江城县,真的堪比大熊猫一样稀奇。

至少大熊猫大家能从电视机看两眼,女大学生在江城县,好像都是外地人,很少有本地人会把资源投资在女儿身上······当时是,嫁出去的姑娘,泼出去的水,女儿不读书,结了婚也有人养着······以后就反过来了,女儿是招商银行,儿子是建设银行,一个孩子宠成宝······

大女儿在家里急得嘴上长了一圈燎泡,毕竟暑假马上就要过去了,两个月内想不到办法,她要么去南下当打工仔,要么跟着木匠老爹去城里当小工,别无他选。

就在这种美好的未来前景即将破灭时,

她偶然听同学说,在省城有一所本科学校不需要高考考进去,也能进去读书,而且和考进去的学生一样,都是住在学校宿舍······只是住宿费比较贵,但总体的价格比正常学生一年只多出几千块而已。

听到这个消息,大女儿立马高兴地和家里说,自己考上了大学,要去省城读书了。

肖玲也疑惑过,怎么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,录取通知书都送到家,有的村里还敲锣打鼓,庆祝一番。自家的大女儿考上一个好大学,连张纸条都没有。

大女儿早有准备,联系了那个野鸡大学的“招生老师”,实际这人就是个卖报销的推销员,对大女儿一番吹捧,把肖玲听得神魂颠倒,还真以为大女儿去了一个什么全国都排得上名次的名牌大学。

肖玲高兴地对木匠老公说:“大女儿考上了大学,就可以办升学宴了,让村里人,还有你家那些亲戚朋友兄弟都来吃饭,把咱家送出去的礼金都收回来!”

她确认大女儿考上大学的消息后,第一个反应不是高兴,也不是确认消息的真伪,而是考虑该怎么捞钱。

木匠听了这话,开口道:“这升学宴要办,就要办得风光点,现在的东西年年涨价,礼金也就勉强够成本,你就别想了。”

说着,木匠看向一脸期待的大女儿,“你放心,学费贵点没事,咱家条件比不了城里那些吃国家饭的人,但也不比村里谁差,我就算砸锅卖铁也送你读书。”

大女儿听了很高兴,恨不得立马就让木匠父亲把家都给卖了,送她去省城读大学,简直不想在家里多待一秒钟。

因为只要她在家,就没停下来过。从早上五点多起床,到晚上十点多睡觉,除了家务活,就是农活,偶尔兼职两个妹妹的保姆,完全被肖玲当成过去的丫鬟来对待。

肖玲则什么都不干,整天在村里晃荡,要么满面红光地回来,要么吃得满嘴流油,要么就是一脸得意地自言自语,说一些村里人的八卦······

谁说乡下人的精神生活就一定是贫乏的,只要不劳动吃得饱饭,人的精神生活一定无比丰富,正所谓饱暖思淫欲,肖玲的生活多姿多彩的紧呢。

听木匠这么说,肖玲心里有些很不高兴,这段时间她难得过几天好日子,不用整天操心这个家了,现在大女儿要走,还要带着一大笔学费钱走,那她肯定过得更